脂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硬化性肠系膜炎,罕见的慢性纤维炎性疾病, [复制链接]

1#

导语:硬化性肠系膜炎(SM)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纤维炎性疾病,主要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大部分发生在小肠的肠系膜,少数见于结肠或大网膜的肠系膜。目前,SM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主要通过腹部CT进行诊断。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未经治疗,少数严重症状或并发症患者需要积极干预。今天,小编将介绍硬化性肠系膜炎的相关知识,提高您对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

01硬化性肠系膜炎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

1、本病罕见,患病率为0.18%~3.14%

该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发病年龄平均50岁,发病高峰为60~70岁。虽然儿童病例已有报道,但罕见,这可能与儿童肠系膜脂肪组织较少有关。到目前为止,仅报告了20多例。最小的病人是一名5个月大的女婴。她接受了腹痛、呕吐和腹腔积液的治疗,最终通过组织活检证实为该病。

2、SM的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78.1%的患者出现腹痛。其他依次为发热(26%)、体重减轻(22.9%)、腹泻(19.3%)、呕吐(18.2%)、厌食(13.5%)、便秘(10.9%)、腹胀(9.4%)、不适(5.7%)、恶心(5.7%)、喂食疼痛(4.7%)和疲劳(2.1%)。有时很难与伴随疾病的症状区分开来。据报道,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没有缓解。经检查,发现为SM。SM治疗后症状缓解。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严重合并症,最常见的是肠梗阻和/或穿孔,其他患者出现多发性浆液性积液、乳糜腹水、蛋白丢失性肠病等,最后经组织学证实为本病。

3、实验室试验也是非特异性的

常见的是血沉或C反应蛋白升高,14%~88%的患者出现血沉或C反应蛋白升高,16%和25%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增多和贫血,5%的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情况下,可能存在阳性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

02硬化性肠系膜炎的诊断

1、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CT检查的常见原因是随访可疑恶性肿瘤或肿瘤(50%~70%),发现腹痛原因(15%~27%),以及随访感染、血管疾病或炎症性肠病[10,30]。大多数病例无需活检即可直接通过CT诊断。SM的CT表现为肠系膜肿块占位,肿块内脂肪密度不均匀(CT值-50hu~-70hu),肠系膜内软组织结节10mm,淋巴结或血管周围脂肪晕征,肿块周围软组织密度带形成“假包膜”,脂环征和假包膜征被认为更具特异性[31,32],这些影像学征象应与肠系膜水肿和出血、淋巴瘤、转移、类癌、腹膜后纤维化和其他疾病相鉴别。

2、MR有助于发现SM病变的纤维化成分,可作为CT检查的补充

在平扫MRI上,纤维病变显示不均匀的长T1和长T2信号,而假包膜显示相等的T1和短T2信号。PET-CT高摄取18F-脱氧葡萄糖(FDG)被认为是鉴别肠系膜肿瘤性疾病和SM的关键之一。然而,一些经病理证实的肠系膜肿块也有较高的FDG摄取值,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值)为1.6~19.06。因此,肠系膜肿块的性质不能通过SUVmax值来区分。例如,发现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脾脏和肠系膜外的骨髓具有较高的FDG代谢,这高度提示肿瘤,尤其是淋巴瘤的可能性。PET-CT的主要意义在于,对于诊断不明的高FDG摄取病变,有必要进行活检。

3、虽然组织学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进行侵入性检查

因此,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如肠系膜淋巴结大于10mm或PET-CT高摄取肿块不能与恶性肿瘤区分,可通过腹腔镜或CT引导同轴穿刺获得组织样本

03关于硬化性肠系膜炎的治疗和随访

1、大多数无症状或轻度患者不需要治疗

抗生素或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用来缓解腹痛。土耳其的一项研究表明,短期服用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喹诺酮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和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缓解原发性SM的腹痛症状。

2、症状严重的SM患者

在确认症状是由SM引起后,糖皮质激素联合他莫昔芬可作为首选。推荐方法为强的松40mg/D联合他莫西芬10mgbid至少4个月。大多数患者在这段时间内病情好转。如果有效,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继续单独使用他莫昔芬。在使用本方案之前,患者应充分了解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该方案时,如果同时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则应预防性治疗肺孢子虫肺炎。

3、沙利度胺也用于治疗SM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项前瞻性研究认为沙利度胺有效。沙利度胺mgQN用于12周。除1例在第46周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外,无严重不良反应。

4、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和缓解并发症

炎症和纤维化可导致肠系膜和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完全切除肠系膜病变非常困难。必须对手术风险进行全面评估。通常采用姑息性手术,如旁路手术、切除缺血小肠或剥离粘连。

5、治疗效果主要通过症状的缓解来判断

血液学指标的恢复和肠系膜病变的减少或消退可作为参考标准。由于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一般无需定期随访。据报道,定期随访可以避免恶性疾病的漏诊,但大多数研究尚未证实这一点,并且对随访间隔的长短没有共识。

结论:以上是小编对硬化性肠系膜炎的相关认识。总之,SM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良性慢性肠系膜纤维炎性病变。大多数患者病变轻微,临床过程稳定,无需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有明显症状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积极干预。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今后可能会进一步探讨疾病的病理、影像学和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分享 转发
TOP
2#

导语:硬化性肠系膜炎(SM)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纤维炎性疾病,主要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大部分发生在小肠的肠系膜,少数见于结肠或大网膜的肠系膜。目前,SM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主要通过腹部CT进行诊断。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未经治疗,少数严重症状或并发症患者需要积极干预。今天,小编将介绍硬化性肠系膜炎的相关知识,提高您对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

01硬化性肠系膜炎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

1、本病罕见,患病率为0.18%~3.14%

该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发病年龄平均50岁,发病高峰为60~70岁。虽然儿童病例已有报道,但罕见,这可能与儿童肠系膜脂肪组织较少有关。到目前为止,仅报告了20多例。最小的病人是一名5个月大的女婴。她接受了腹痛、呕吐和腹腔积液的治疗,最终通过组织活检证实为该病。

2、SM的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78.1%的患者出现腹痛。其他依次为发热(26%)、体重减轻(22.9%)、腹泻(19.3%)、呕吐(18.2%)、厌食(13.5%)、便秘(10.9%)、腹胀(9.4%)、不适(5.7%)、恶心(5.7%)、喂食疼痛(4.7%)和疲劳(2.1%)。有时很难与伴随疾病的症状区分开来。据报道,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没有缓解。经检查,发现为SM。SM治疗后症状缓解。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严重合并症,最常见的是肠梗阻和/或穿孔,其他患者出现多发性浆液性积液、乳糜腹水、蛋白丢失性肠病等,最后经组织学证实为本病。

3、实验室试验也是非特异性的

常见的是血沉或C反应蛋白升高,14%~88%的患者出现血沉或C反应蛋白升高,16%和25%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增多和贫血,5%的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情况下,可能存在阳性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

02硬化性肠系膜炎的诊断

1、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CT检查的常见原因是随访可疑恶性肿瘤或肿瘤(50%~70%),发现腹痛原因(15%~27%),以及随访感染、血管疾病或炎症性肠病[10,30]。大多数病例无需活检即可直接通过CT诊断。SM的CT表现为肠系膜肿块占位,肿块内脂肪密度不均匀(CT值-50hu~-70hu),肠系膜内软组织结节10mm,淋巴结或血管周围脂肪晕征,肿块周围软组织密度带形成“假包膜”,脂环征和假包膜征被认为更具特异性[31,32],这些影像学征象应与肠系膜水肿和出血、淋巴瘤、转移、类癌、腹膜后纤维化和其他疾病相鉴别。

2、MR有助于发现SM病变的纤维化成分,可作为CT检查的补充

在平扫MRI上,纤维病变显示不均匀的长T1和长T2信号,而假包膜显示相等的T1和短T2信号。PET-CT高摄取18F-脱氧葡萄糖(FDG)被认为是鉴别肠系膜肿瘤性疾病和SM的关键之一。然而,一些经病理证实的肠系膜肿块也有较高的FDG摄取值,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值)为1.6~19.06。因此,肠系膜肿块的性质不能通过SUVmax值来区分。例如,发现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脾脏和肠系膜外的骨髓具有较高的FDG代谢,这高度提示肿瘤,尤其是淋巴瘤的可能性。PET-CT的主要意义在于,对于诊断不明的高FDG摄取病变,有必要进行活检。

3、虽然组织学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进行侵入性检查

因此,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如肠系膜淋巴结大于10mm或PET-CT高摄取肿块不能与恶性肿瘤区分,可通过腹腔镜或CT引导同轴穿刺获得组织样本

03关于硬化性肠系膜炎的治疗和随访

1、大多数无症状或轻度患者不需要治疗

抗生素或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用来缓解腹痛。土耳其的一项研究表明,短期服用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喹诺酮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和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缓解原发性SM的腹痛症状。

2、症状严重的SM患者

在确认症状是由SM引起后,糖皮质激素联合他莫昔芬可作为首选。推荐方法为强的松40mg/D联合他莫西芬10mgbid至少4个月。大多数患者在这段时间内病情好转。如果有效,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继续单独使用他莫昔芬。在使用本方案之前,患者应充分了解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该方案时,如果同时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则应预防性治疗肺孢子虫肺炎。

3、沙利度胺也用于治疗SM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项前瞻性研究认为沙利度胺有效。沙利度胺mgQN用于12周。除1例在第46周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外,无严重不良反应。

4、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和缓解并发症

炎症和纤维化可导致肠系膜和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完全切除肠系膜病变非常困难。必须对手术风险进行全面评估。通常采用姑息性手术,如旁路手术、切除缺血小肠或剥离粘连。

5、治疗效果主要通过症状的缓解来判断

血液学指标的恢复和肠系膜病变的减少或消退可作为参考标准。由于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一般无需定期随访。据报道,定期随访可以避免恶性疾病的漏诊,但大多数研究尚未证实这一点,并且对随访间隔的长短没有共识。

结论:以上是小编对硬化性肠系膜炎的相关认识。总之,SM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良性慢性肠系膜纤维炎性病变。大多数患者病变轻微,临床过程稳定,无需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有明显症状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积极干预。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今后可能会进一步探讨疾病的病理、影像学和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