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颈动脉有斑块无症状如何规范治疗精华导读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论坛导读

动脉粥样硬化是系统性、全身性、进展性疾病,可出现在全身大中动脉中,其进展性体现在动脉管腔的脂质斑块稳定与不稳定的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纤维增生的过程,发生的启动因子是LDL-C,LDL-C正常情况下在脉管腔内运行,在遇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时,血管内皮受损,后进入血管内皮内,随后发生氧化过程,最终形成斑块。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年8月31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版)》吸纳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及最新成果。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后果包括:

血管管腔狭窄导致的下游组织供血不足;

斑块破裂导致的血栓形成引起所谓心血管事件。

当斑块不稳定时发生破裂致凝血物质就被暴露在血液中,引起急性血栓栓塞,造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在脑部造成脑卒中;在肾脏发生缺血和肾小管坏死;在下肢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总体来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由内皮功能受损,炎症发生,氧化过程最终形成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似乎更多地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相关,而不是与斑块的大小相关。根据Virmani等修订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分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分为两组:

非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病变;

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包括稳定性、易损和血栓形成性斑块。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定义是指明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一般狭窄70%,没有颈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也没有缺血性卒中的病史。往往在健康检查时发现。但有部分颈动脉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由于侧枝循环的形成可能没有症状,不包括在无症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指导规范

1.建议对>40岁的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脑卒中家族史)筛查;对于年龄>40岁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3个)做颈动脉彩超检查。不推荐对低危人群常规进行筛查。

2.对于颈动脉彩超仅发现内膜增厚的人群,建议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适量运动和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并每年复查颈动脉彩超1次。

3.确诊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应当每天给予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同时,患者应当对其他可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筛查,给予生活方式改变及恰当的药物治疗,并医院每年复查颈动脉彩超。

4.确诊的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70%)且预期寿命>5年者,建议医院(围手术期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3%的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治疗,同时推荐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治疗。

5.具有CEA手术适应证,但手术风险较高的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可以考虑做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但CAS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其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证据

1.《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对>40岁的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脑卒中家族史)筛查;对于年龄>40岁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3个)或既往有脑卒中或TIA病史的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但是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颈动脉彩超筛查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CIMT)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显示,CIMT每增加0.1mm,脑卒中风险提高13%。有明确的证据显示,不适当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使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升高25%~50%,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可以阻止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3.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能够判断脑、颈部血管狭窄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干预提供重要信息,但是执业人员应经过血管超声筛查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专门培训。

4.Tromso研究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均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升高。由此可见,斑块面积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强预测因子。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持续性进展的病变,既往的大规模他汀类药物的降脂研究证实:随着应用他汀类药物使LDL-C水平降低,可稳定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5.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美国65岁以上人群中,5%~10%颈动脉狭窄>50%,约1%颈动脉狭窄>80%。研究证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颈动脉狭窄程度在50%~99%的无症状患者,每年脑卒中风险为1.0%~3.4%,药物治疗可使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卒中年发生率降低至≤1%。并且他汀类药物对于无论是否行血管成形术的患者都是合适的。同时,对于这些颈动脉狭窄>50%的患医院复查颈动脉彩超来评估病情的进展或观察对治疗措施的反应被认为是合理的。

6.关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的证据主要来源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AsymptomaticCarotidAtherosclerosisStudy,ACAS)和无症状性颈动脉手术试验(AsymptomaticCarotidSurgeryTrial,ACST-1)。ACAS和ACST-1均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进行比较,分别在欧洲及北美进行,试验得出了相对比较一致的结论:手术可降低狭窄同侧脑卒中和任意脑卒中(包括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

鉴于CEA的绝对获益较小(每年大约1%),当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所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超过3%时,手术获益就被并发症完全抵消,美国心脏病协会仅推荐在一定条件下(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所有脑卒中及死亡的发生率<3%的医院,患者预期寿命>5年)对脑卒中高危患者(男性、颈动脉狭窄>70%)考虑实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7.CAS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围手术期管理和支架设计的进步。CEA对女性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是否获益目前仍存争议。对于手术高危人群短期(30天)和长期(3年)的观察研究,目前仍不能确定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手术的必要性和最佳手术时机。关于CAS和CEA的长期疗效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目前共有5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Lexington、Mannheim、SPACE-2、无症状性颈动脉疾病试验(AsymptomaticCarotidTrial1,ACT-1)和颈动脉血运重建动脉内膜切除术与支架置入术研究(CarotidRevascularizationEndarterectomyVersusStentingTrial,CREST-1)]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有中度风险”的患者中,对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了比较。

一项对上述研究的荟萃分析(除外Lexington研究)显示,CAS术后和CEA术后发生脑卒中和死亡的风险均未达统计学显著性。对于CEA手术高危患者,动脉内膜切除术高危患者的保护性支架置入术和血管成形术(StentingandAngioplastywithProtectioninPatientsatHigh-RiskforEndarterectomy,SAPPHIRE)试验显示CAS术后30天内死亡、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总发生率比CEA组略低(4.8%vs.9.8%),但从脑卒中预防角度来看,患者未能从任何一种治疗方式(CEA和CAS)中获益,提示药物治疗可能更适合。

信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