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罕见病疗法技术临床进展与优劣势深度解析 [复制链接]

1#
蛋白质替代疗法

虽然单抗技术非常适合治疗“与特定蛋白质异常产生”相关的罕见病,另一制剂技术——蛋白质替代疗法——长期以来一直是治疗“与特定蛋白质功能丧失”相关的罕见病的基石。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分别利用凝血因子VIII、IX分别治疗A型、B型血友病。在过去几十年中,酶替代疗法(ERTs)领域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从血浆衍生产品到重组蛋白,再到具有优越治疗特性的重组工程化蛋白(包括聚乙二醇化等修饰)等最新进展。

由酶缺失/有缺陷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用外源酶替代来治疗,外源酶可以从人或动物组织中纯化,也可以通过重组技术生产。最典型的疾病是溶酶体贮积病(LSDs)——由于溶酶体中酶的缺失、不足或失灵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导致其底物的病理性积聚。LSDs是进行性的,其特征是开始于胎儿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疾病进展因人而异,但往往最终死于致命性并发症。

全身输注一种缺陷酶以挽救LSDs患者细胞功能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第一个成功开发出的ERT是人α1-抗胰蛋白酶(A1AT),用于治疗与严重A1AT缺乏症相关的肺气肿,于年获得FDA批准。

迄今为止,大多数ERT的发展重点是治疗各种LSDs。

上世纪80年代,RoscoeBrady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同事通过证明从胎盘中纯化的葡萄糖脑苷脂酶可用于治疗戈谢病,为ERTs治疗LSDs提供了原理验证。

纯化的人胎盘葡萄糖脑苷脂酶由Genzyme公司进一步开发,并于年首次被FDA批准为商业化ERTs。出于安全和供应的考虑,Genzyme随后又开发了一种重组形式的葡萄糖脑苷脂酶Cerezyme(miglucerase),并于年首次获得FDA的批准。

▲图片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