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肝
肝移植作为各种类型不可逆急、慢性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广泛接受。经过几十年稳步持续的发展,肝移植技术逐渐成熟。
肝移植的目的是延长终末期肝病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原则上,急、慢性肝病经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控制或治愈者,生活质量因肝病而严重下降时,均为肝移植适应证。
一
肝移植适应证
(一)肝实质性疾病
1.终末期肝硬化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
(1)病*性肝炎肝硬化主要包括
/p>
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亚洲人多见,我国移植中心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目前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抗HBV药物,可有效地控制移植肝HBV再感染;
②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欧美人多见,随着新型抗HCV药物的出现,肝移植术后绝大多数丙型肝炎复发受者能得到有效控制,不影响受者生存质量和5年生存率。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居美国器官共享联合网络(UnitedNetworkforOrganSharing,UNOS)肝移植适应证首位。
(2)酒精性肝硬化居UNOS肝移植适应证第2位(占16.4%~17.1%),居中国肝移植适应证第4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较高,但若术后继续饮酒则会增加肝损害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因此术后受者能否继续戒酒至关重要。术前戒酒半年以上,同时有较好家庭与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患者方能接受肝移植。
(3)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应通过免疫学和血清学检查等方法与慢性病*性肝炎及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硬化相鉴别。自身免疫性肝炎根据血清免疫学指标分为3个亚型,均以高球蛋白血症、女性易患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特点。
①Ⅰ型表现为血清抗核抗体或抗平滑肌抗体阳性,或二者均阳性;
②Ⅱ型多见于儿童,血清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阳性;
③Ⅲ型临床表现无特点,血清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或抗肝胰抗体阳性,或二者均阳性。
3个亚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均可予免疫抑制剂治疗,通常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但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或急性肝功能衰竭是肝移植适应证。
2.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起病4周内发生的肝功能衰竭,以肝性脑病为重要特征。其病因包括各型肝炎病*或其他非嗜肝病*、氟烷和特异体质药物反应、捕蝇蕈属*菌类中*、Wilson病以及妊娠性急性脂肪肝等。急性肝功能衰竭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80%~95%,此类患者可行原位肝移植或辅助性肝移植,但手术病死率亦较高,1年生存率约50%。
3.终末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
可考虑行肝移植术,但仅作为延长患者生命的一种选择。终末期NAFLD在肝移植后仍会复发,且很快从单纯性脂肪变性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因此,减轻体质量、充分治疗高血糖和高血脂,是肝移植术前和术后的主要目标。
4.其他
如先天性肝纤维化、囊性纤维化肝病、多囊肝、新生儿肝炎、肝棘球蚴病(包虫病)、布加综合征和严重的复杂肝外伤等。
(二)胆汁淤积性肝病
包括行Kasai手术无效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Caroli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家族性胆汁淤积病、广泛肝内胆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三)先天性代谢性肝病
包括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或铜蓄积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酪氨酸血症、血色素沉积症、Ⅰ型和Ⅳ型糖原累积综合征、家族性非溶血性*疸(Crigler-Najjar综合征)、原卟啉血症、Ⅱ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铁累积性疾病、血友病A、血友病B、脂肪酸氧化代谢病、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Ⅲ型尿素循环酶缺乏症、Ⅰ型高草酸盐沉积症、C蛋白缺乏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鸟氨酸转移酶缺乏症以及Nieman-Pick病等。
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病理过程复杂,随着病情进展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在婴幼儿期即夭折。先天性代谢性肝病诊断明确后行肝移植多可治愈,因患者多为儿童,适合行活体肝移植或劈离式肝移植。
(四)肝脏肿瘤
1.肝脏良性肿瘤
包括肝巨大血管瘤、肝多发性腺瘤病和多囊肝等,切除后残肝无法维持生存者宜行肝移植术。
2.肝脏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或伴有重度肝硬化而肝外尚无转移者可施行肝移植。HCC是最多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是早期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继发性肝脏肿瘤中,来自类癌肝转移癌者肝移植效果较好。肝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病变广泛、疼痛剧烈或伴严重激素相关症状者也可施行肝移植,以改善生存质量和(或)延长生存期。有研究报道乳腺癌、结肠癌肝转移也可行肝移植,但多数移植中心认为预后差。肝移植能同时去除肿瘤和硬化的肝组织,避免残余病肝组织恶变,达到根治肝癌的目标。
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肿瘤体积、分布、数目、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是影响肝脏恶性肿瘤肝移植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其原因主要为术前未发现的肝外微转移灶、术中肿瘤细胞播散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TNM分期Ⅲ、Ⅳ期及伴血管侵犯的肝癌复发可能性大。小肝癌的肝移植疗效令人振奋,一般来说,早期(如小肝癌和意外癌)、恶性程度低(如高分化、无血管侵犯、无转移和纤维板层癌)的HCC肝移植预后好。
因此,严格掌握肝脏恶性肿瘤肝移植适应证及术前、术后综合治疗,可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取得较单纯肿瘤切除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肝癌肝移植的标准
1.米兰标准
肝癌肝移植米兰标准由Mazzaferro等于年提出,具体内容为
/p>
①单个肿瘤直径≤5cm;
②多发肿瘤≤3个,每个直径≤3cm;
③无大血管浸润及肝外转移。
符合米兰标准的HCC患者肝移植术后4年生存率为85%,超出米兰标准者为50%。米兰标准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其科学性已得到全世界实践的广泛证明。然而,目前不少研究认为米兰标准过于严格。
2.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Francisco,UCSF)标准
Yao等于年提出扩大和增补的米兰标准即UCSF标准,具体内容为
/p>
①单一癌灶直径≤6.5cm;
②多发癌灶≤3个,每个癌灶直径≤4.5cm,累计癌灶直径≤8cm;
③无大血管浸润及肝外转移。
Yao等认为UCSF标准较米兰标准能更好地判断预后。
3.杭州标准
浙江大医院肝移植中心结合10余年单中心研究结果,提出了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具体内容为
/p>
①无大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②所有肿瘤直径之和≤8cm,或所有肿瘤结节直径之和>8cm,但甲胎蛋白(AlphafetalProtein,AFP)<ng/ml且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
符合该标准的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达88%和75%,而超出该标准者1年生存率仅40%。
二
肝移植禁忌证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禁忌证也在不断变化,如以往门静脉血栓形成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现已成为相对禁忌证;而以往晚期肝脏恶性肿瘤是肝移植适应证,由于术后复发率较高,目前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相对禁忌证。
(一)绝对禁忌证:
1.难以根治的肝外恶性肿瘤;
2.难以控制的感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感染);
3.严重的心、肺、脑和肾等重要器官实质性病变;
4.难以控制的心理或精神疾病;
5.难以戒除的酗酒或吸*。
(二)相对禁忌证:
1.年龄>70岁;
2.依从性差;
3.门静脉血栓形成或门静脉海绵样变;
4.HIV感染;
5.既往有精神疾病史。
*文章系本平台转载,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1、院长被免职!“40余名医护被裁”事件结果来了……
2、儿患肝癌,母欲捐肝救治,却发现非亲生......更悲剧的还在后头
3、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年)
4、认识“沉默的器官”,不被纤维化困扰!
5、从肝纤四项检测中了解肝纤维化程度
福利来了!
福利一:「*医版」职称考试题库新升级,买就送继教学分!
福利二:「人卫版」高级职称考试习题集!
好看的人都在戳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