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骆仲智主任秋冬季需要您警惕的儿童川崎病 [复制链接]

1#

前一阶段美国、英国和WHO相继报道了患新冠肺炎的儿童出现了川崎病样症状,医院皮肤科骆仲智主任在此讲一下川崎病和新冠肺炎川崎病样表现的区别。

川崎病,在年首先由日本川崎发现,并于年首次报道命名为川崎病,亦称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的病因曾怀疑为病*或细菌、腺病*、疱疹病*、埃可病*、柯萨奇病*感染,临床表现和病理与小儿结节性多动脉炎非常相似,随着IgM(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复合物的发现,考虑与免疫有关。

临床表现

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亦可发生于青年人,发热可高达40℃,对抗生素及退热剂无效,多数病人其发热在14天内自然缓慢下降。

初起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潮红,以后干燥、结痂、皲裂,舌部充血呈杨梅状,称其“杨梅舌”。在发热后的3-5天可发疹,表现为猩红热样、麻疹样发疹、荨麻疹样或多形红斑样皮疹。皮疹一般不痒,以躯干部较多,也可发生于面部和四肢,持续1周左右消退,不留色素沉着。

在开始发疹时,手足发红及弥漫性非凹陷性水肿。

在发病的第2周,指(趾)末端、甲周处开始有膜状脱屑,继而全身脱屑。

在发热的第3天,可有颈淋巴结一过性肿大(直径大于1.5cm),质硬,有压痛,不化脓,还可有腹泻、关节痛或关节炎、心肌炎及心包炎、无菌性脑膜炎。在恢复期可出现甲横沟。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有核左移,贫血,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心肌酶升高,补体升高,而抗“O”阴性,PLT增高。

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QRS波低电压,P-R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及室性早搏。

超声心动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见50%患儿可有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20%-30%有动脉瘤,25%有心包积液,蛋白尿。

X线胸片示心影轻度扩大及肺纹理增多。

组织病理

皮肤为真皮水肿,血管扩张,表浅及深部血管四周有以淋巴组织细胞为主的浸润,以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全身血管可受损,冠状动脉坏死性全动脉炎及动脉瘤、血栓形成及血管闭塞和静脉炎。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不明原因发热,持续5天或更长。

(二)眼球结膜充血。

(三)口唇潮红、皲裂、结痂,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性潮红,杨梅舌。

(四)肢端改变,手足硬肿,指(趾)端潮红,有冻疮样改变,尖端膜状脱皮,甲板有横沟。

(五)多形性皮疹,但无水疱。

(六)淋巴结肿大,为急性非化脓性颈淋巴结一过性肿大。

美国年制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认为必须具备发热持续5天以上,还必须包括上述5项中的4项。

中西医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治疗原则是急性期减轻炎症,防止累及冠状动脉,抗凝,溶栓,预防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

治疗药物:

丙种球蛋白:对机体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减轻发热。应早期使用,10天内为最佳。剂量为1g/kg/d,注意输液速度,一般在10-12h输完。

阿司匹林:能减少血小板的生成及抗血小板凝集和防止血栓形成。

糖皮质激素:是否应用目前存在争议,如果病人持续高热不退,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是有效且安全的。

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属“温病”范畴,治疗宜清热凉血解*,方剂用清瘟败*饮加减,生石膏(先煎)20g,生地15g,水牛角粉3g(分冲),*连4g,*芩、知母、连翘、赤芍、玄参、丹皮、竹叶各6-10g,生甘草3g,板蓝根15-20g,水煎服,每日一剂。

皮肤科主任骆仲智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皮肤科行*副主任

曾任天津市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定高评委

医院晋升委员会高评委及特聘专家

负责天津医科大学皮肤科对外全部会诊工作

擅长领域

从医5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教学、科研经验。研究方向主攻皮肤附属器疾病。擅长治疗痤疮、酒渣鼻、蠕形螨病、指甲病、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荨麻疹、药疹、湿疹皮炎、斑秃、瘢痕疙瘩、白癜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病、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真菌、细菌感染性疾病等皮肤科疑难杂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